洋酒品牌应该改变在中国的宣传方式

丛酒网|2014-06-09 11:52:00
洋酒品牌应该改变在中国的宣传方式。面对市场的从新布局,洋酒巨头们需要首先宣传方式方面考虑的问题。洋酒在收购中国白酒企业的同时应该学习中国本土企业在宣传上的灵活多变,加强对消费者与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提高宣传创新能力。作为“外来户”,洋酒一进入中国市场就面临品牌传播、消费者定位、消费者培育、文化冲突、渠道冲突等问题。洋酒在与中国本土的葡萄酒、白酒、啤酒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要面临洋酒之间的同室操戈。
 
  在价格战、拼广告,甚至连代言人都要经过一番争夺的白热化环境中,许多洋酒厂家却按兵不动。除了人头马与轩尼诗曾经在中国反复宣传,其他洋酒品牌更像是一位看客。也正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使得中国市场对洋酒认知度不高,对其他洋酒品牌了解的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市场效应。
 
  另外在宣传上,洋酒也大多追求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洋酒广告多是通过成功人士或者王宫贵族饮用自身产品着手,给人一种我们的产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用的感觉。创新不够又忽略了中国国情,并不能实际带来预期的购买力,造成人们只知其名,却不知其味。
 
  洋酒目前最大的苦恼在于消费者多年来形成的“洋酒价高”的认识误区,而广告更是加深了这种误区。正是这种误区,把很多市场拱手让给了国内巨头品牌。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酒价格偏高的偏见,不仅导致广大中低收入者对洋酒望而生畏,影响了其消费普及和市场培育,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低价洋酒品质的怀疑,使代理商们陷入窘境。
 
  一名洋酒销售商就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许多人来看洋酒先问价格,价格低了不买,对产品本身特性却不闻不问,这不利于培养洋酒文化的传播。而且有钱人毕竟是少数,能买得起几千一瓶洋酒的毕竟不多。对于低价洋酒又不敢买,怕品质无法保证,正是在这种纠结的状况下,洋酒丢掉了许多市场份额。
 
  有报道称,未来中国的白酒业,将向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规模优势,将愈来愈表现出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优势,并愈来愈呈现出通过规模化优势来降低企业整体经营成本,有利于完全释放企业的资源储备能力,最终谋求最大化利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丛酒网”的所有文章,均为丛酒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丛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丛酒网)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文章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